考研培训

顺利通过司法考试,他却去西藏做志愿者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
??高中遭逢变故,原本在重点班的他最后只考上了二本。大学四年,他通过写作、旅行和对法学的探索,慢慢治愈了自己,更是领悟到了“不为关注,默默生长”的意义。毕业那年,他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,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,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”。他渴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但更重视对自我意义的追寻,以及找到真正愉悦自我的生活方式。

大学的自我治愈之路

我是一名留守儿童,从小由奶奶带大,说是相依为命也不为过,我从小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让奶奶开心。然而高一那年,奶奶去世了。

或许是因为性格敏感而内向,从那以后我变得越来越消极,脑海里经常会冒出奇奇怪怪的念头,害怕、忧虑的情绪像蛛丝一般缠绕在心中,难以解脱。老师同学没有看出什么异样,只是觉得我更加嗜睡了,了解情况的父母也只说:“你就是想太多了,少想点就好了。”

我尝试过找心理老师沟通、跑步,却始终没什么起色。长期的负面情绪拖垮了身体,甚至在高考冲刺时,我还三天两头往医院跑。

成绩自然也落下了。虽然高二分到了重点班,可最后一本线都没上。家人都劝我复读,但我清楚自己的身心状态应付不了高四的压力,最后去了省内的湖南工业大学读法学。

至今我仍然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。我的大学虽不是名校,但正是它治愈了我。也许是因为换了新的环境,我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,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调整状态,并且找到了真正的热爱所在。如果用三个元素来概括那四年,那就是——写作、旅行和法学,它们让我变得更坚定、更有力量。

(一)写作充盈内心

高中时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,写作于我来说即是与自己对话。大一鼓起勇气第一次参加校内征文比赛,主题是“写给自己的一封信”,怀着对未来的期许,我缓

缓写下《春花已落,夏叶未老》这个标题。七百多人参赛,我获得了三等奖,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自信。后来我还陆续参加过其他校级和省级的征文比赛,拿了数十次奖。

在省“一校一书”活动中获奖

如果说写作最初只是我重拾信心的方式,那么后来则是让自己疏泄情绪、保持思考的不二法门。我开始有规律地输出文字,记录容易遗忘的过去,以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。时常在深夜,待万物进入梦乡,一切归于沉寂之后,我打开电脑开始码字,那一刻世界只有我自己,那一刻我是我自己。

(二)旅行开阔眼界

大学时爱上了旅行,我对物质享受没什么要求,因而旅行也就变得简单轻松了:火车硬座解决交通,帐篷睡袋、青年旅舍解决住宿。生活费精打细算,加上家教工资、奖学金和比赛奖金,旅行经费也有了。穷是真的穷,快乐也是真的快乐。

一个人在莽山

独上莽山、夜爬华山、骑行青海、冬游黄山……绚丽秀美的山川地貌、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、志同道合的沿途伙伴,都吸引着我走出平

时舒适的生活圈,去体验不同生活方式,探索更多的生命可能性。

三清山日出

渐渐地,旅行于我不再只是单纯的娱乐,更是领悟世界多元化存在的极佳途径。在旅途上,我常常能体会到一种“重启感”,似乎以往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,“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”。

让我意外的是,旅行竟也成为我努力学英语的契机。那是在2018年末爬黄山看雪景的路上,一位乌克兰游客跟我说话,我听了半天才勉强听懂她在等朋友,想找我问路,我蹩脚的英语根本应付不来,只得连声“Sorry”。

那次让我深切体会到英语并不等于试卷上的分数,还可能是日常所需的工具,于是重新捡起了扇贝单词,再没断过卡,课余也在学发音,练口语。期待有一天能流利地和外国游客交流,或者有机会出国游玩时语言不会成为我的障碍。

(三)法学让我成长

和法学的相遇其实有几分偶然,我甚至忘了是自己主动填的还是被调剂到了这个专业。但那时的我渴望改变,期待新生活,所以即使是面对不甚了解的法学,也依然抱有十二分的热情。

除了线下课堂的专业学习,网上丰富的电子资源更是让我受益颇丰,朱庆育老师的民法课、朱苏力老师的法理课、凌斌老师的论文课……老师们条分缕析的授课内容,严谨缜密的逻辑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更深刻的认识,也更坚定了自己成为法律人的信念。

大三下学期,我开始备考司法考试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硕,那一年,起床时间从6点半渐渐提前到5点半、4点半、3点……法考客观题212,主观题116;考研320。简简单单三个数字,为我的2019写下了注脚。法考过A线40分顺利通过,可惜考研差了A区国家线5分。结果虽不算圆满,但那一年的经历让我的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,而这足以使我一生受益。

那是在法考结束之后,距离考研初试还有不到50天。我一边忧虑考研志愿是否过于激进,一边又担心法考主观题“理论法”丢分太多,患得患失,根本无法专心复习,很多时候都是看着眼前厚厚的《考试分析》发呆,幻想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沉浸在旁人的赞许中,心里却愈发焦躁。

直到一天深夜,在又一次“学不进”的状态下,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自我对话与剖析,连续盘问自己三个问题:

“考研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,可现在的你有变得更好吗?”
“你在害怕什么?”
“你是否与你最初的憧憬渐行渐远?”

而当我发现自己努力学习的一个很大动因竟是为了证明自己,突然觉得一阵悲伤,尽管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,却终究还是活在了别人的眼中。

那晚以后,我不再焦虑法考成绩,也不再担心考研失败。“不为关注,默默生长”是我那一年最大的成长,当我真正明白虚名赞誉并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宁静,当我不再在意外界的看法时,我反而可以心无旁骛地看书复习了。虽然成绩不如意,但我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。自己年岁尚轻,未来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啊。

用一年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

考研结束后,我打算报名大学生西部计划,去西藏志愿服务一年,却遭到了父母朋友的反对,一来他们担心我的身体,二来觉得好好找一份工作才是正事。一度被他们说服,认为自己的想法太理想化了,于是按部就班地找工作,先后有了深圳三家律所和上海一家国企的机会。

但西部计划宣传片里那句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”一直萦绕在脑海,再后来看了那年的《感动中国》,更加觉得平凡如你我,也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于是2020年的夏天,抱着“宁愿后悔,不留遗憾”的想法,我来到了西藏,来到了珠峰脚下。

出发那天的日出

我仍然记得7月27号那天清晨,一群“蓝精灵”从拉萨饭店出发前往火车站。我望着窗外,望了一路,惊奇地看着原本昏暗的天空逐渐被一丝丝橙红色的光芒填满,半蓝半橘的色彩随着时间,氤氲了那片陌生城市的天空。

“蓝精灵”们抵达日喀则

我的服务单位是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,这一年旁听过听证会,参与了多次普法活动,了解了司法救助,做过许多志愿服务……耳濡目染下,我对“法律”“担当”“良善”等这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词语,有了更深刻的感悟,前方的道路也愈发明朗起来。

一次拉萨珠峰公益团队联系我写宣传报道,一起去县里给孩子捐赠物资,但由于疫情管控,我没能去现场,只能通过他们发来的图片、视频以及电话沟通,才了解了整个故事。

志愿者和当地的小孩

15麻袋衣服、一箱文具盒、一箱水彩笔、30个书包,原本计划送往三个县的物资,却在第一天第一个目的地就分完了,甚至还有很多人空手而归。志愿者离开的时候,负责活动秩序的民警说:“实在太感谢你们了,下次还能再给其它村捐一些吗?”虽然很多衣服都不是全新的,但在这里,这些远远不够。

虽然没有亲身参与这次活动,但却对我触动很大。我更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,却也深知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,相较于“奉献”,更多的是“经历”。和每一位青年志愿者一样,我只是一束小小星火,星火微茫,但起来亦能散发出夺目的耀光。

志愿服务证

一年期满,考核优秀。前些天在离岗座谈会上我说:“来的时候满怀期待,走的时候满怀留恋……”一年不长的时间,我的确做了一件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。

最近我报名了冬奥会志愿者,也计划在研究生期间去新疆支教。因为西部计划结束了,但我的志愿经历却不会止步于此。

这一年,我继续报考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硕。在想清楚了“考研不是为了镀金,而是砺剑”之后,这次备考便更从容了。西藏的冬夜很冷,下班之后回到家,伴着暖气打开书本。偶尔和远方的研友在微信上相互鼓舞,在单调重复的日子里,却有着一种孤独的幸福感。

某一天的天空

遗憾的是,我的初试成绩离一志愿复试线差6分,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从“意难平”到释怀,考虑到身体的亚健康状态,最后放弃了三战的念头,调剂到了黑龙江大学。虽心有不甘,但我清楚在那个时候,这就是最适合我的决定,如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那么在哪里做,倒也不那么重要了。

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

曾在书上读到一句话,深以为然:一切看似末日的终将被证明是过程。亲历时的焦虑、恐惧,过后发现其实并不算什么;原本以为经历一两次失败,人生就注定无望,现在也明白它们不过是人生路途上的一段插曲。

我的内心一直有两股力量,一是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渴望,二是对自我意义的追寻。这两股力量有时目标一致,有时又会互相损耗。但这两年的经历与自省,让我越来越觉得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才是我真正想要的;人生苦短,我希望能找到真正愉悦自我的生活方式。

最后,用一句我最喜欢的话与大家共勉: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考研培训 - 考研哪家辅导机构网课比较好! > 顺利通过司法考试,他却去西藏做志愿者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评论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